房产分割案例: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,离婚时房产归谁?
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,离婚时房产归谁?
01.基本案情
2021年,小张与小美结婚后,小张父母全额出资500万元为二人购置婚房并登记在小夫妻俩名下,出资时未签订任何书面协议。婚后仅两年,因感情破裂,小美提出离婚并要求分割房产。小张主张购房款是父母赠与自己一方的个人财产,房屋应归其所有;小美则认为婚后购买的房屋登记在双方名下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,应平分。据此双方争执不下,小张通过介绍找到我们,表达了自己的想法。
02.律师分析
近年来,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出资引发的离婚纠纷屡见不鲜。针对此类问题,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(二)》第八条明确了裁判规则:
1. 父母全额出资:约定优先,无约定房屋归出资方子女
若父母在赠与合同中明确出资仅赠与自己子女,房屋归属依约定;若未明确约定,法院通常将房产判归出资方子女所有,但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确定获得房屋一方向另外一方的补偿金额:
(1)共同生活及孕育子女情况:婚姻存续时间长短、孕育子女(包括已生育子女以及未生育子女但怀孕、流产两种情形);
(2) 离婚过错:一方是否存在重婚、家暴等过错,但要注意的是在共同财产分割环节,如过错方的“过错”为离婚损害赔偿法定重大过错之外的一般过错,仍可适用本条规定;
(3)家庭贡献:家务承担、赡养老人、抚育子女等无形付出但属婚姻生活的实质内容;
(4)房屋市场价格:离婚时房产价值的高低也是判断合理补偿的一个因素之一。
本案中的小张的父母出全资购房,没有约定赠与小张个人,该房产应当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,但考虑出资贡献比,法院会判决小张获得房屋所有权,同时向小美支付补偿款,但因婚姻存续时间短且小美尚未孕育子女,补偿金额应该远低于房屋市场价值的一半 。
2. 父母部分出资或多方出资:按比例与贡献综合判定
若双方父母均有出资,法院会以出资比例为基准,结合婚姻存续期间的实际贡献调整补偿比例。例如:
(1) 男方父母出资90%、女方父母出资10%,若男方存在过错或女方长期照顾家庭,补偿比例应该高于10%;
(2)若女方因生育子女影响职业发展,法院可能提高补偿以体现公平。
3. 司法趋势:保护出资方权益,但兼顾婚姻贡献
最新裁判规则不再简单以“房屋登记情况”或“出资比例”一刀切,而是更注重双方婚姻存续期间对共同生活的实际付出。例如:
(1)全职主妇因长期承担家务、赡养老人、抚育子女等因素,即便未出资,也可能获得较高补偿;
(2)若一方存在出轨等过错,补偿金额将向无过错方倾斜。
03.团队寄语
父母为子女购房的本意是祝福婚姻,而非埋下财产纠纷的隐患。为避免“人财两失”,我们建议:
1. 书面约定明确:父母出资时可通过书面协议等方式,明确资金性质及归属;
2. 保留出资凭证:银行流水、聊天记录等均可作为证据;
3. 平衡情感与法律:婚姻需要经营,财产规划亦需理性。
法律在保护父母财产权益的同时,也致力于维护婚姻中的弱势一方。无论是出资方还是非出资方,提前了解规则、留存证据,才能在纠纷来临时最大限度保障自身权益。
来源:融家家事
作者:王福玲&罗茂
特别告知:如遇复杂紧急案情,还请第一时间电话或者微信咨询专业家事律师:150-0056-4818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我们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